■龙小龙
过岷山(中国画)刘 仑作
革新理想高于天。在长征程中,赤军将士攀越了40余座峻岭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他们怀揣坚强的信念,用自便意识挑战东谈主类活命极限,谱写了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豪杰史诗。
身披漫天飞雪,他们是比山岭更高的山岭。巍巍夹金山上,赤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牵挂碑,像一柄利剑,点破风雪,精通着信仰的爽直。今天,让咱们再次凝听当年大雪山上发生的故事,仰望大雪山上那些闪光的踪影,感悟持久弥新的伟大长征精神。
——编 者
大雪山是一种概指或统称。
它们是横断山脉的东列山脉,山体主要由砂板岩、花岗岩构成,好多山岭海拔达5000米以上,长年积雪、冰川林立。山脉由北向南有党岭山、折多山、贡嘎山、紫眉山等,威望磅礴,延绵沉。
“雪山垂头迎远客,草毯泥毡安营盘。”巍巍立正的大雪山,一座座山岭仿佛豪杰牵挂碑,见证着伟大的长征,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东谈主和赤军指战员用生命热血谱写的豪杰史诗。
1935年6月,中央赤军在川康边地区翻越了夹金山。7月上旬,中央赤军又接踵翻越了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打古山等雪山。
1936年4月至7月,红二方面军翻越了雅哈雪山、小雪山、茨布腊山、藏巴拉雪山、东隆山、米拉山等雪山。
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翻越了虹桥山、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打古山、夹金山、格达梁子、党岭山、折多山、剪子湾山、卡子拉山(喜委拉卡山)等雪山。
据统计,赤军长征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多座。党岭雪山海拔5000多米,是赤军三大主力在长征程中翻越的最高雪山。
习主席说:“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宇宙东谈主民和中华英才的根蒂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强革新的理想和信念,笃信正义行状势必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高深险阻,不吝付出一切示寂的精神;就是对峙独当一面、下马看花,一切从本体开赴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步骤、缜密合营的精神;就是牢牢依靠东谈主民环球,同东谈主民环球死活相依、无可非议、高深奋发的精神。”
翻越雪山,恰是伟大长征精神的围聚体现与生动写真。
一
夹金山是1935年6月中央赤军在川康边地区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二字源自“甲金达”,藏语的谈理是“弯曲之路”。
这座山位于四川省小金县与宝兴县的交壤处,属于邛崃山脉的一部分,占大地积约600时常公里。除了占大地积大,夹金山的海拔还高,其平均海拔4000多米,最岑岭达到5400米阁下。陡峻和高低是夹金山的特色。山上怪石立正,银妆素裹,冰碛随处,寒风透骨,东谈主烟珍稀,雀跃幻化无常。
当地老匹夫有句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外,东谈主也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巨人到东谈主间。”夹金山也被称为“神山”和“地府”。黎明和薄暮时,夹金山常有大界限的风吹雪,天气冷,难翻越。因此,当地东谈主说,翻越夹金山的最好技术是上昼9点后、下昼3点前。如若这个技术翻不外去,东谈主就有可能冻死在山上。
在长征路上,赤军翻越夹金山谈理紧要。当年,赤军胜利度过大渡河后,蒋介石卓绝悲怆。他万万没猜测,组织那么多的东谈主马围追切断,毛泽东指挥的赤军终究如故化险为夷。此时,军阀邓锡侯、杨森、刘文辉的部队都在成都西部,无法对赤军形成“会剿”。然而,蒋介石不宁愿失败,大叫国民党军守住要谈,不行让赤军到成都、雅安等重镇,同期大叫各路军阀侧向挫折、背后追击,妄图将赤军驱赶到川西、川西北的困难之地。他们企图凭借常东谈主无法逾越的夹金山艰巨中央赤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借泼辣的天然环境将赤军击垮。
1935年5月31日,党中央独揽赤军霎时休整的契机,在泸定县城隔邻召开了中共中央负责东谈主会议。
那时,赤军濒临三种聘任。一是向东进军,抵达茂县、松潘地区;但蒋介石已在这条路上布下重兵,走这条路有极大的危急。二是向西进军,沿一条山路到达四川西北的丹巴、阿坝地区;但这条路上少数民族广漠,由于国民党的压迫,不少当地少数民族本家仇恨汉族东谈主,一朝发生冲破会给行军带来未便,也不利于民族合营。第三条路,即是翻越极度艰险的夹金山。
为了尽快甩开追在死后的敌东谈主,北上开导新的凭据地,会议决定:中央赤军向北走雪山草地一线,避让东谈主烟繁密地区。在死活关头,中国共产党东谈主对峙下马看花,独当一面地想考和料理中国革新的本体问题,制定了行之有用的策略方案,奠定了长征乃至宇宙革新胜利的进攻基础。
对赤军来说,战机不可误。翻越夹金山不错抢技术、争速率。赤军千回百折,荒芜制胜,大界限间接,高度纯真灵活,穿插于敌重兵之间。翻越夹金山,看似下的是一着险棋,实则成心于尽快脱离险境,出敌不料,是踏上北上抗日的最好道路。
雪山行军,无比高深。挑战大雪山,必须要有大丧胆的豪杰气概。赤军指战员强帮弱、大助小,走不动的扶着走,扶不动的抬着走,保暖就喝辣椒水,饿了啃一口干粮、渴了含一口雪,高深上前迈进。前边的东谈主独揽铁铲在冰雪上挖出一个个踏雪孔,后头的东谈主就沿着他们蹚出的盘曲周折的雪路,戮力往上爬。仰面看,头顶上有东谈主;垂头看,眼下面也有东谈主。无意,移时间,雪山上狂风大作,乌云翻腾,大雪夹着冰雹斗量车载地砸下来,有的赤军指战员猝不足防线滑倒,就再也莫得站起来……
爬雪山时,毛泽东身穿夹衣夹裤,翻过山后周身湿淋淋的。周恩来在途中患了伤风,下山后束缚咳嗽,这对他的肉体形成很大影响。肉体健壮的朱德也得了支气管炎,留住的后遗症一直莫得诊治。不少伤员或女赤军拽着骡子或马的尾巴才翻越畴昔。一个跟班蔡畅行军的十几岁的勤务员,爬到雪山顶上,一霎倒下就再也起不来了。蔡畅在寒风中脱下我方身上的毛衣,盖在他的遗体上,含泪离开……
红四方面军南下时曾经翻越夹金山。关于随红四方面军南下的原一方面军第5、第9军团来说,翻越夹金山的高深让他们刺心刻骨。卓绝是负责殿后的红5军团第37团,刚翻过山还莫得进行休整,又奉命翻山复返,阻击敌东谈主。几天后,完成阻击任务的第37团又爬山追逐大部队,等于对夹金山进行了3次翻越。
“更喜岷山沉雪,全军事后尽开颜”,毛泽东在《七律·长征》里,表达对赤军翻越雪山的喜悦之情。赤军指战员莫得被狂风暴雪所吓倒。他们以摧枯拉朽的自便毅力,摄取严峻侦察,战胜高深险阻,最终顺服了大雪山。
从旧称“懋功”的四川省小金县城开赴,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便能到达达维镇。镇中东侧山谷的沃日河上,一座饱经风雨的小木桥横跨南北。这里即是当年赤军会师的所在。
1935年6月12日,中央赤军开路先锋高深翻越夹金山后,与红四方面军一部在此会师。那一刻,痛快声、标语声响彻山谷。
二
1936年2月中下旬,红四方面军络续撤回天全、芦山、宝兴地区,经达维、懋功、丹巴,向康北地区的谈孚、炉霍、甘孜进军。在向谈孚进军途中,他们翻越了有“万年雪山”之称的党岭山。
党岭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系大雪山脉的北段,主峰海拔约5500米。党岭山的天然雀跃之恶劣出乎东谈主们联想:山上长年积雪,空气冷酷,风暴雪崩不竭。当地曾流传:“爬上党岭山,如进地府;若无大圣胆,难以再生还。”而此次,赤军要在冬末春初季节翻越党岭山,更是难上加难。
风雪冷凌弃地向着饥饿疲倦的赤戎行伍扑来。狂风吹来,扬起大雪,赤军官兵眼睛都睁不开;透骨的寒风吹到身上,往骨头内部钻,刀割针扎一般疼……关于赤军来说,翻越党岭山濒临的困难险些是无法克服的:一是劳苦高热量的食品,二是劳苦厚衣服……
一天,红四方面军兵站部部长吴先恩爬雪山时,发现许多冻僵了的战友遗体被埋在雪里。其中一位战友的遗体从雪堆中知道一只胳背,拳头里好像攥着东西。他注重翼翼掰开战友的手,发现义士手里紧持的是一张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安定党员,1933年3月入党。
他将这个片断写入了长征回忆录《党岭山上》——“我取过党证和白洋(银元),沉默地低下了头:‘志海同道,你的党证和终末一次党费,一定替你转交给党。安息吧,同道!’”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新理想高于天。赤军指战员翻越党岭山时,尽管身着芒鞋单衣、一个个饿得肚皮紧贴脊梁、迈一步都要用尽全身气力,尽管示寂无处不在,但高尚的理想、坚强的信念永久激发他们一都上前、走向胜利。
义士那只紧持的拳头,体现的恰是赤军将士信念的力量。这种遍及的力量,足以让峻岭垂头,使风雪让开。
年过半百的朱德总司令,把马让给伤病员骑,我方对峙走路,还一边爬一边饱读舞战士们饱读足勇气、战胜雪山。跟着空气越来越冷酷、积雪越来越深,好多东谈主都喘不外气来,队列也拉得越来越长。群众相互饱读舞,体质好的同道,还时常常喊喊标语、唱唱民歌。
赤军都是钢豪杰,千锤百真金不怕火不怕难。雪山之上,一群意识坚强的革新战士,在党的提示下,用败国丧家的派头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豪杰史诗。
比起天然环境来,敌东谈主的无餍是另一种透骨的严寒。然而,赤军从未想事后退。他们勇往直前地追寻晨曦,有的在前边冲锋开路,有的半途倒下了。不少赤军战士穿戴单衣芒鞋完成了死活翻越。途中,他们不仅要挑战恶劣的天然环境,同期还要跟敌东谈主交锋。在一座东谈主烟珍稀的雪山上,于今还能找到赤军与敌东谈主激战留住的弹壳。
在今天的四川红原县和黑水县的交壤处,海拔4450米的雅克夏山巍然屹立。历史上,它也被称作长板山和马塘梁子。1952年7月的一天,自如军的一支部队因为剿匪来到这里,夜宿雅克夏山。在营地隔邻,战士们发现了12具赤军义士遗骨。曾3次翻越雅克夏山的老赤军唐成海被找来鉴别这些遗骸。他判断:这12时势士是一个建制班,梗概是红四方面军的部队,也可能是红一方面军第5军团的部队;他们应该是在夜晚休息时,因劳累、低温或缺氧而示寂的……
其后,四川省政府拨款在这里修建了赤军义士墓。天然墓碑立正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上,谈路难行,只可徒步到达,但总有东谈主攀越到这里,祭奠牵挂赤军义士。
大雪山上,豪杰业绩惊六合、泣鬼神。
三
长征精神薪火相传,豪杰壮歌彪昺典籍。若干回,我在大雪山下伫立、仰望,心潮改革,久久难以安心。
仰望巍巍大雪山,我无意不知谈该若何抒写内心的敬仰和感触。彭湃的心中,仿佛有好多话需要表达,却老是不知如何动笔,心头被一种难以言述的情愫动荡着。抑或那是一种繁盛豪壮、魁岸鼓励的气场,在这种场域里,言语笔墨是那么无力和浅白。
在我的眼里,大雪山的雪是皑皑的。它的皑皑,像追求革新的理想、深怀清白的管事感、忘我的奉献精神。
大雪山的雪更是红色的。它的红色,是革新的意识、甘洒热血写春秋的派头、熊熊烧毁的火焰。
红色的雪,是赤军革新红旗染过的表情,是镰刀锤头敲击过的表情,是赤军将士的鲜血凝结而成的表情。如若化成水,雪即是汩汩清泉,从巍峨大山淌出的滔滔烫泪。
翻越大雪山,是一段惧怕中外的艰辛过程,是中华儿女用生命和热血创造的遗址,是伟大长征精神的生动诠释。
“再大的示寂,也不行艰巨咱们前进!”从赣南一直建筑到陕北的红一方面军老战士唐进腾达前接受采访时说,“因为咱们有红色的理想,因为咱们有党的果断提示。”
翻越,就是谱写一页新的篇章。恰是前所未有的翻越,才调到达阳光明媚的春天,才结束了“红色的理想”。翻越,靠的是坚强的理想信念,凭的是贤慧与胆识,需要义无反顾地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需要用血肉之躯铸成新的长城。赤军将士们满怀理想,满腔热血,为追求真谛和光明而示寂奉献,迸发出动荡东谈主心的强放纵量,越落后空,永远回响。
雷鸣,电闪,狂风,远处的炸裂声消散在茫茫大雪中,发自灵魂深处的咆哮一经响彻云表。即使在莫得蟾光的夜晚,透过乌云的破绽,咱们仍然不错看见风暴中留住来的追忆,明晰如昨。
共产党早期提示东谈主之一李大钊曾说:“大凡一个牵挂日,是吉利的日子,亦然灾祸的日子;因为可牵挂的胜利,都是从奋发中悲催中得来的。”
结束伟大的理想,莫得平坦的通衢可走。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在讲理怀抱中的咱们,应当铭刻幸福从何而来。
沐浴着新中国灿烂的阳光,让咱们向大雪山致意,向革新先辈致意,向壮阔历史致意。
作者小记
龙小龙,四川南充东谈主,中国作者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诗意的行走》《天然的倾吐》《新工业叙事》等。
包袱剪辑:袁丽萍 李诗鹤
开头:自如军报